-
丽江彝族小伙到莎车当干部,很有意义。阿拉尔有云南昭通小镇,也对稳边强边有好处。
惜缘1982
边城的万家灯火:南疆社区生活11年(24) 2018年3月中旬,我正和居民一同补植辖区道路两边的桑树。这里土质欠佳,前两年种下的树成活率仅约50%,每年都得补植才能保证树木成荫。忙碌间,街道办的电话响起,告知将给社区新分一名干部,需派车去接。我随即让办公室的小徐去接人。 约莫半小时,小徐开车回来了。车门打开,下来一位二十多岁、身材瘦削的小伙子。小徐领着他走到我面前,介绍说这是新分来的干部。小伙子赶忙上前,紧张地跟我握手:“书记,您好!我叫杨xx” 我简单询问了他的情况,便让小徐先带他回社区,等我忙完再安排他工作和生活上的事。 临近中午,我回到办公室,把小伙子叫了进来。他有些拘谨,我让他坐下,他才轻轻坐在沙发上。交谈中得知,他是云南丽江的彝族小伙,和几个老乡响应边疆建设号召而来,被分到了我们社区。他的老乡们有的当了老师,有的去了警务站,有的奔赴乡镇,独他一人被分到了社区。我笑着对他说:“你运气不错,社区比乡镇条件好,我在乡镇工作17年才调回社区呢。” 他满脸笑意:“路上听徐哥说了,您是好书记,能来这工作是我的福气,以后一定好好干,不让您失望。” 我提醒他社区工作辛苦,工作量大,晚上还得值班巡逻,得做好吃苦准备。他立马起身:“书记放心,我是农民的孩子,在外面闯荡过几年,啥苦都不怕。” 我心里暗赞,农民的孩子能吃苦,这就足够了。 我让小徐把我旁边办公室腾出来,摆上两张高底床,供他们二人合住,方便小徐带带初来乍到的小杨,让他尽快适应环境和工作生活。住宿解决后,便是吃饭问题。我带着小杨到社区旁的食堂,跟老板说明他是新来的干部,暂时没工资,先记账,等发工资再结账,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。 吃住安排妥当,就该分配工作了。社区之前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由稳定干事负责,任务繁重,对方一直喊累。小杨来了,这项工作便交给他。小杨脑子灵活,上手极快,没几天就能独立开展工作,而且认真负责。作为本科生,他能力出众,针对流动人口管理创新了不少方法举措,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。此后县上检查工作,街道办总把人往我们社区带,就因为放心这里的工作质量。小杨不仅工作认真,和办公室同事关系也处得特别好。 小杨的几个老乡常来社区找他玩,有时太晚就和他挤一张床。年轻人爱喝酒,他们常在宿舍小酌。我多数晚上在社区值班,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不闹事就行。毕竟他们离家万里,和彝族同胞聚在一起喝点酒,也算符合民族习性。起初小杨不好意思,几次邀我一起,都被我拒绝了,只跟他说喝酒可以,但别闹事。后来,他那些老乡见了我都很客气,没了生疏感。 春节时,想到小杨孤身一人在社区,除夕夜我便把他叫到家里,做了一桌丰盛菜肴,开了瓶好酒。我们边吃边聊边看春晚,一起过年。一年后,小杨说父母在老家不放心,想接过来,却没住处,问我能否帮忙申请公租房。我跟街道领导打了招呼,为他申请到一套80平米的公租房,直到他买房才搬走。 两年后,小杨在老家举办了婚礼。返回后,社区干部都怂恿他在新疆再办一次。小杨来征求我的意见,我觉得婚礼是人生大事,知道他刚结婚花销大,手头不宽裕,便组织社区干部先凑了份子钱,在辖区风情园订了大包厢。小杨两口子、他的老乡和社区干部几十人欢聚一堂。在维吾尔族餐厅里,大家依照传统婚礼习俗,边吃边喝,时而跳维吾尔族舞蹈,时而跳彝族转圈舞,热闹非凡。小杨一个老乡酒喝得多了些,给我敬酒时激动地说:“小杨总跟我们说您对他好,说您比他爸妈都亲,就像他第二个爹。” 后来他们过彝族年,每次都邀我去家里,一举杯就有人说类似的话,让我怪不好意思的。 2021年9月底,因工作变动,我离开了原来的社区。小杨依旧时常打电话问候我的工作生活。每年除夕,他都会带着妻子来家里拜年,一起喝几杯酒。2024年1月,我带居民在大棚干活时,不慎被拉断的钢丝扯落,从三四米高的棚顶摔下,多处骨折,紧急送医抢救。小杨得知消息,心急如焚,赶到医院时,见我脸色苍白躺在病床上,紧张焦急之情溢于言表。 2023年8月,小杨参加县直单位考试并被录取,开心得像个孩子,第一时间到我办公室报喜,不住说着感激的话,念叨着这些年我对他的照顾帮助。在我看来,这都是分内之事。做为班子的班长,我的责任就是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,在民族地区,大家本就该像一家人,团结一心,如此便没有做不好的工作。
imgarr举报